English

五四精神和青年的使命

1999-05-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五月四日是青年人的节日,这对青年人来说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也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因为以这个节日所由来的80年前的那个日子为标志的事件,最充分地反映了青年这个群体在整个社会中的先进性,这个事件体现出的精神折射出了青年人所有可贵品质中最闪亮的那一部分。把这个日子定为节日反映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人在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不懈地寻求救国图强,促使中国社会近代化、现代化的伟大革命历程中重要作用的肯定,也反映了党和人民对青年人的爱护和深厚期望。这个节日,对青年而言,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鞭策。

爱国和创新是广大青年鲜明的品质。从“投笔从戎”、“中流击楫”、“闻鸡起舞”、“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再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可以说不同时期的中国青年身上,始终涌动着具有不同历史含义的爱国热血。一方面,作为青年人,我们自豪地拥有和继承着爱国、爱民的传统。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优秀青年始终高擎着这面大旗,使它成为一种主流文化深深地沉淀在了历代青年的心中。并且,在这种传统的激荡之下,历代的优秀青年都表现出了胸怀国家、胸怀民族、胸怀人民的高尚情操,他们目光远大,德行弘厚,脚踏实地。可以说,这种传统赢得了人们对于青年人的称赞和信任。另一方面,青年们的爱国情操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含义。以今天的眼光看,投笔从戎、中流击楫式的爱国不免有些狭隘,之所以它们至今还为人们所称道,是因为人们把它们抽象为一种精神。“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今天或许感受并不那么强烈,但是人们把它理解为一种精神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爱国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任务,决定了爱国的不同具体形式,并且即使在一个大的历史时期中,不同的历史阶段,爱国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中流击楫这样的行为也充满了爱国主义色彩。晚清以降,面临着西方文明的压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任务日益急迫,在1840年开始的约100年间,这种任务甚至表现为“救亡图存”的形式。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中国青年,在这个风雨如晦的历史时期,同中国人民一道求索、奋斗、牺牲。在历史发展到科学文化知识在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支配作用的时期,最终,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国爱国青年发起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五四”运动。广大的中国青年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关键的时刻,用爱国热血为自己矗立起一座庄严的丰碑。

如果说爱国的优良传统使优秀青年始终保持着进步的发展的正确方向,那么,青年身上强烈的创新精神则一次又一次地使他们扣紧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一次又一次给予了他们追求进步发展的力量。“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青年历来就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悠久而璀璨的中华文明激励着中国青年建功立业。在事业的起点,中国青年将他们的创造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中国的青年历来注重思考时代对自己的要求,活跃的思想使他们对时代的走向保持着敏锐的关注。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把自己的事业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中,把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青年创新精神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青年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经验。

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解放、寻求现代化的途径时,中国青年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集中地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并且作出了极富时代特色的生动诠释,赋予更新的时代内涵。民主和科学作为这场运动的重大成果对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这场运动中更广泛地得到传播,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运动中得以孕育,随后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

时至世纪之交,“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已经嬗变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嬗变为“举小平理论旗,走科教兴国路,作世纪栋梁材”,青年的心声,深刻地反映出时代主题的改变。

青年的命运从本质上说是与改革开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需要青年才俊投身其中,青年也只有在投身改革的过程中才能建功立业,实现报国之志。

当代青年是幸运的,时代让当代的青年担负起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时代向青年展示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灿烂前景。这是一个全新的任务。

面对机遇和挑战,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青年人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对于具有爱国传统、创新精神的优秀中国青年,这难道不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吗?这难道不是我们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努力的机会吗?这难道不是我们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吗?

党和人民始终关心着青年的成长和成才,为青年们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会上,江总书记向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这既体现了党对当代青年的殷殷厚望,也道出了青年成才的一般规律,是对青年的谆谆教诲。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青年,让我们努力学习,砥砺自身,满怀激情又超越激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脚踏实地,奋勇前行。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生。北京大学团委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全国大学生征文比赛秘书处推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